东方第一大港政协说 | 李冀平: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数字丝路 打造21世纪泉州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
时间:2025-09-08 15:12 浏览量:

  泉州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和当代世界遗产城市及万亿GDP民营制造业大市,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海丝发展论坛落户泉州的历史机遇,围绕打造21世界海上丝路世界数字商埠目标,再造新时代的“数字东方大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引擎,构建“数字+文化+经贸”三位一体的海上丝路“东方大港数字商埠〞体系,从海上丝路数字节点城市建设、“海上丝路智造强市与数字贸易“十五五”规划、海上丝路智能制造生态链构建、海上丝路AI数据安全治理、海上丝路数字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一、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引擎,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数字节点城市,打造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新实践。 

  加强海上丝路数字节点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在“十五五”至2035规划期内,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国际数字节点城市和海上丝路数字货币结算金改试验区,成为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枢纽,争取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人工智能制造业产业集群产值达5000亿元,形成21世纪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枢纽城市。 

  实施“海上丝路数字节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新增数字节点城市算力智算8000P基础建设布局,纳入国家“东数西算”体系,争取成为国家“海上丝路数字节点试点城市”,构建面向东南亚华人华侨和“海上丝路东方大港”的数字贸易枢纽港。 

  推进“AI+海上丝路贸易”规划,构建“泉州-东盟-RCEP”跨境电商枢纽,打造与南亚19亿人口、58个穆斯林国家18亿人口、52个非盟国家15亿人口及东南亚、南美洲连通的海上丝路数字贸易网,实现全球南方市场无缝对接。 

  二、推动人工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应用,制定实施《十五五至2035年海上丝路智造强市与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发展规划。 

  组织实施新一代智能制造计划,加快“十五五”泉州AI+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完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泉州智造云”,实现企业生产数据实时运用与AI优化。推进柔性生产线,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生产参数,满足小批量、多品种订单需求。推广数字孪生工厂和绿色智造企业,对晋江纺织鞋服、南安建材卫浴等产业集群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升级。设立“泉州AI制造创新中心”,引进国内及海外AI先进企业总部,提供AI算力租赁服务与算力增值服务。 

  提升海上丝路数字贸易平台建设水平。打造跨境电商AI客服系统,运用多语言智能服多处理订单咨询与售后。运用AI选品与定价模型,基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市场消费数据,动态调整产品销售。争取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开辟“泉州-东盟”华侨数字人民币支付通道,降低汇兑成本。 建设“泉州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贸易试验区”,试点跨境数据流动“沙盒监管”,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测试AI算法模型。 

  三、加快构建海上丝路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打造国内国际产业与市场互通,“AI+”赋能全周期制造业与服务贸易业协同创新的“数字东方大港”共同体。 

  构建“产、学、研与金融、人才”协同创新链。探索设立“泉州AI创新联合体”,联合国内大院大所机构及院士团队等,共建“海上丝路AI数字经贸创新实验室”,聚焦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数贸易等方向上的协同创新。   

  构建海上丝路数字世界商埠技术标准创新链。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在数字海丝智造与交易技术攻关上,“十五五”期间每年发布一批AI重大攻关课题,并对成功“揭榜挂帅”团队给予奖励。   

  构建AI人才引进与培养创新链。制定“数字海上丝路AI人才港湾计划”,引进海内外AI顶尖人才(如院士、AI智库专家等),为海上丝路数字贸易提供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 实施“AI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泉州上市公司和规上企业培养“AI+制造业+海丝贸易”人才,培养一大批泉州千亿产业集群与海丝贸易AI工程师。   

  四、建设数据治理与安全示范城市,探索AI时代数字智能制造与贸易管理的安全机制,构建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的信任基石。 

  构建海上丝路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争取“泉州海上丝路世界商埠数据港”列入国家试点,赋予泉州华侨自由贸易港政策措施,在综保区设立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允许非敏感数据自由流动,敏感数据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可用不可见”。 制定《泉州海上丝路智能制造与贸易数据安全标准》,联合ISO组织发布《AI驱动的数字贸易数据治理规范》,探索制定海上丝路AI算法偏见检测、数据隐私保护等规则,提升泉州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国际认可度。 

  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海上丝路智能制造与数字贸易论坛”,定期发布《泉州海上丝路数字贸易发展白皮书》。   

  五、深度推动世界互联网数字贸易合作,围绕“一带一路”新十年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新格局,构建21世纪海上丝路新“数字东方大港”。 

  打造海上丝数字贸易走廓。在 “十五五”期间,探索规划建设海上数字丝路“泉州-东盟”数字贸易合作走廊。设立海上数字丝路“泉州-东盟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设立海外分中心,推动海上丝路数字技术联合研发与人才交流。   

  实施“泉州AI产品数字贸易”计划,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海上丝路智能制造与数字贸易发展论坛”期间,在泉州举办智能制造产品网上交易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国家举办智能制造产品博览会,推动泉州千亿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开拓全球南方国家新市场。  

  建设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智能制造基地。围绕泉州十大千亿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加强《泉州智造2035》世界级民生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推进泉州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产业等新型工业化智造基地,为海上丝路“数字东方大港”建设奠定坚实的实业基础。 

  “世界海丝起点”到“数字东方商埠”  ,中国式现代化泉州新实践不仅需要历史文化底蕴的加持,更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引擎,通过AI+“技术-产业-政策-生态”的系统性创新,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在“一带一路”新十年中书写“梯航万国与世界商埠”的“数字东方大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