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委员、民革泉州市委会副主委、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孙永青
泉州以城市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凸显了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的独特价值,遗产保护升华为泉州的核心使命。协调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共同发展,营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可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泉州在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领域分别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规划编制滞后、有效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缺乏、重开发轻保护、遗产点周边建筑物杂乱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效仿首都规划委员会和泉州1996年组建名城保护建设总指挥部,成立市级统一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挂帅,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全局工作。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打造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二、组织编制规划,绘制协同发展蓝图
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对于遗产点的精准管控至关重要。《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确立了“1+N”规划体系,即1部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与N个专项规划,目前,已公布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仅有2部。要编制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加快出台晋江洛阳江流域综合规划以及考古、旅游等领域的规划。完善城市更新技术标准,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纳入“十五五”规划。目前,遗产点周边区域存在着部分风貌较差的建筑物、构筑物,建议从世界遗产点缓冲区、景观控制区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材质和色彩风格等方面入手,保护遗产景观的完整性,提升遗产点周边区域的历史风貌。
三、财政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落实资金保障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资金投入,全方位落实资金保障。积极策划项目精准申报专项资金,申报世界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专项资金。争取国债、专项债,用于城市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城市更新,强化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四、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审批管理的堵点
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简化办证流程。加强项目管理,优化施工许可和验收制度。提升消防与结构安全,利用无人机、微型消防站化解古城消防难题,加强工程结构安全检测与改造,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五、做好传承与创新工作,推动历史城市现代化
创建世界遗产标识展示系统,引入数字化技术。将时尚元素融入城市,推动遗产现代化转型。举办文创竞赛和跨界论坛等活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