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大家谈】委员沙龙发言摘登 | 赖兵莲:关于“十五五”期间加快完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议
时间:2025-09-01 16:04 浏览量:

近年来,泉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政策扶持、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如在全省率先设立规模超1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引建中国机械总院泉州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累计达30家,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基地)28个,高层次人次突破2.9万人。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414项、增长73.7%,合同成交总金额20.16亿元,同比增长36.8%,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但是仍存在供给端与需求端不匹配、转化平台支撑不足、专业化高水平服务机构相对缺乏等短板亟待加强。建议“十五五”期间加快完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具体如下: 

一、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立足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扩大泉州市“科技副总”遴选规模,在关键技术问题、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支持。建立健全“企业出题、能者答题”的科研攻关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发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的优势,让企业成为科研活动的出题者和产学研融合活动的组织协调者,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由科研机构、大学和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有效链接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技术资源。完善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因素,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应用类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二、加快建设高能级转化支撑平台 

一是跑好“最先一公里”。加快推出泉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相关指导性文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牵头联合组建概念验证中心,为前沿技术或取得初步基础研究成果的项目提供科技成果遴选识别、可行性评估、商业化价值分析等验证服务,减少科技成果在转化初期“夭折”现象。二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方面盘活现存中试验证平台(基地),鼓励具备条件的中试平台对外开放共享,探索多样化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转型需求、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及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泉州重点产业链缺失的中试验证平台。 

三、组建专业化高水平服务机构 

培养专业化服务人才队伍,建立技术市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资格认定等专业工作的资质标准,逐步培育、建成一支具备知识产权分析、投资管理、商业谈判等综合能力的技术经纪(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作为链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政府的纽带,促进精准对接、精准协同、精准转化,力争做到哪里有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需要,哪里就有相应的、优质的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