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泉州服装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 发表日期:2018-04-27 16:37
  • 字体大小:

 

  服装业是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升级浪潮汹涌,消费结构正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越来越注重品质、时尚、个性、体验需求转变,传统产业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泉州服装业也普遍面临成本优势弱化、去库存压力巨大、终端消费疲软的巨大压力,必须把握消费升级新趋势、新机遇,加快服装产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服装企业创新发展,才能确保泉州服装业根基永固、“红旗不倒”。
  一、服装消费的新趋势、新要求
  1.消费升级:高端与伪高端之争。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3496美元,处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水平。据测算,到2022年,年收入达6万至229万元的中产阶层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75%,收入增加为消费升级奠定基础。①高端定制迅速兴起。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城市白领选择高端精品服饰,国际品牌尤其受欢迎。如意大利品牌Gucci(古驰)2016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增长178%,并逆势在中国大陆开设了首间概念旗舰店。私人定制也快速发展,据测算,我国高端定制客群大约有5000万人,如果按人均年消费5000元的推测,整个市场容量可以达到2500亿元。②精神消费渐成时尚。国内消费正从基础消费(食品饮料、家电等)逐步升级到精神层面的消费(文化传媒),进而升级到泛时尚消费(个性时尚产品、IP消费品、大众体育等)。我市的九牧王正布局精英时尚生活产业,从男装品类(商务男装、时尚男装、极致尚品)扩展到全品类(时尚服饰、时尚运动、时尚健康、时尚文化、时尚娱乐)。③“伪高端”逐被抛弃。高收入群体对高端品牌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中低收入群体则要求“低价不低档”,服装行业面临两级分化格局。同时,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只关注几个品牌,尝试新品牌的意愿变弱。在此背景下,“高价不优质”的“伪高端”品牌将遇冷,逐渐被抛弃。
  2.草根经济:平价也要追求时尚。①低收入人群消费力不容忽视。2013年,我国中低端消费规模约2万亿美元,预测到2020年将达4万亿美元。尤其在互联网加速向农村渗透的背景下,更多低收入人群能接触到丰富的信息和低价的商品,农村网购规模呈现增长快于大盘的趋势。②追求性价比成为新时尚。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价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众多消费者明显感觉到财富变相缩水,从而倾向于消费性价比高的产品。我国奢侈品消费呈下滑趋势,2014年及2015年市场规模分别下滑1%和2%。低端品牌增长普遍好于高端品牌,从近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来看,海澜之家4487%、拉夏贝尔4863%、朗姿816%。③平价快时尚品牌成为新巨头。一般制造业随着生命周期演进,产业有日益集中趋势,并伴随着高端化。但服装行业呈现相反趋势,优衣库、ZARA、H&M等品牌通过“快”字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留住,从而成为全球服装业的巨头。海澜之家、森马服饰等国内品牌同样表现不俗。
  3.“Y一代”经济:为“潮”买单的一代。2015年, “Y一代”( 1980-2000年间出生的人群)在中国城镇15-70岁人口中的占比约40%,到2020年有望达到46%,这一群体的总体受教育水平高、消费欲望强、消费观念新潮,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①追求时尚、拒绝平庸。这一代人具有时尚化、个性化等特征,追求在产品形成和消费中的参与感并乐于分享,简单的设计、一般的品质和平庸的营销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这对传统服装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②网络效应深入人心。上网已经成为“Y一代”群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服装消费上也是全面“触电”。2016年双11当天,服装鞋帽的消费者关注度最高(达412%),优衣库2分53秒销售破亿元,创造服装电商历史记录。通过手机看直播、下单、发布到社交媒体,追捧“网红”同款,成为流行的消费方式。③群体分化、个性突出。由于追求个性,害怕“撞衫”,“Y一代”群体对产品款式的独特和快速更新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提供了社群、类聚的便利,某些社群的文化以服装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大一统的低价、大规模产品就能拉到客户的模式已经不再灵验,大众品牌也被逼着加快反应、细化品类,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大众品牌都将成为“快时尚”品牌。
  4.女性经济:撑起消费半边天。①女性经济社会地位提升。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目前15岁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达到64%,高出世界女性的平均劳动参与率(502%),中国女性财务更加独立自由,经济实力、消费能力随之增强。此外,随着女权的崛起,女性对家庭支出有较大话语权,在国民消费中占有的地位越发重要。调查数据显示,化妆品、服饰、食品百货、母婴及儿童用品的女性话语权分别高达86%、79%、78%及70%。②女性消费呈现新特点。从性格特点看,女性更为感性,消费潜力更冲动、更易被激发,购买频率更高,女性消费呈现由商品到服务、由外至内的升级趋势,从简单的鞋服消费,到女包、珠宝等品类消费,再到对内衣、家居服、瑜伽服要求越来越高。如,朗姿紧抓女性经济将带来海量消费的机会,在打造高端女装品牌的基础上,向婴童、化妆品、医疗美容拓展。
  二、加快泉州服装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我国服装企业一方面要面对需求端消费升级的挑战,另一方面又恰逢供给端传统优势逐渐丧失。比如成本方面,波士顿咨询研究发现,2004年到2014年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上涨187%、用电成本上涨66%、用气成本上涨138%,制造成本直追美国。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普遍遭遇库存高企、效益下滑、门店收缩、企业外迁等问题,反过来更加难以适应新消费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泉州的服装产业需要更全面地研判新消费趋势,瞄准新消费痛点,以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为契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破解当前的产业困境,实现产业良性稳健发展。
  1.“+功能”:细分领域助升级。针对我市服装业产品同质化突出、高端供给不足、中低端产能过剩的主要矛盾,引导我市服装行业延伸产业链,加强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重塑优势。①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加大原创性、基础性研发。我市服装业已步入成熟期,工艺趋于稳定,简单的外观设计等常规创新边际效应明显递减,通过搭建高校、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平台,或成立创新联盟,建立以行业领导者为龙头,行业内重点企业为成员的研发小组,通过行业、学科融合加大对高端面料、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和引进,在常规产品上增添新的特殊功能、功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②鼓励企业把控原辅材料供应端。鼓励企业以入股、签约等形式与上游供应商联合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材料、新辅料,掌握材料供应的主导权。如,优衣库与海天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摇粒绒,有效占领市场。向供应商输出管理,逐步加强对供应商的技术品质指导、产品品质跟踪,从源头上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推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③加强产业人才培育,提升产品创意设计。加强我市高校服装专业人才的培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育本土优秀设计师。亦由政府牵头或引导行业协会搭建国内外设计师与我市企业对接的网上、网下平台,支持海天梦工厂、R355等平台发展,鼓励企业探索引入买手运营模式,第一时间掌握流行趋势、消费动向,为设计师提供灵感与信息,确保产品跟上潮流,真正实现升级。④协助企业明晰定位,聚焦细分功能。要正视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足,避免四处出击、面面俱到,协助企业明晰自身地位,专注解决消费者“痛点”,深耕细分市场,开拓新领域,如运动鞋服中的轻便、防水、户外、特定运动专用、健康监测等领域。
  2.“+人文”:重塑品牌增优势。随着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提高,品牌要挤进消费者的“短名单”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我市服装品牌逐渐老化、淡化、弱化的情况下,品牌提升、品牌创新更为重要。①挖掘传统文化、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我市独特而厚重的海丝文化、闽南文化资源,可通过文化主管部门授权,将我市传统文化、传统形象与服装产业结合,积极推动文创、动漫与服装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独特个性和情感魅力的品牌,激发用户内心的情怀,让目标消费者产生情感效应。充分利用IP(如米老鼠、哆啦A梦、魔兽等)吸粉快、粉丝忠诚度高的特征,将其融入服装研发、制造当中,以此撬动更大的品牌价值,如美特斯邦威将魔兽系列MTEE在“聚划算”平台首发,开团第一天,万件魔兽限量款即被一抢而空。②整合渠道,提升品牌消费体验。引导企业开展渠道整合提升,在人流量大的购物中心开设体验店、时尚概念店,通过店铺形象、商品组合的升级,融合VR、AR等技术,让消费者在店内享受虚拟、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传递、重塑品牌价值,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③搭建信息平台、助力多品牌战略。由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和高校牵头建立国际服装产业资讯平台,让企业及时掌握行业资讯。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国内外品牌,融合其他品牌的文化基因,实现快速拓展。亦可引导多方共同建立国际时尚产业并购基金,吸收国际优良资产,通过并购等方式控制国际领先品牌,促使自有品牌快速成长为跨国品牌。如安踏收购FILA(斐乐)开拓高端品牌、收购日本知名运动品牌Sprandi(斯普兰迪)布局入门级户外用品市场,九牧王收购韩都衣舍进军互联网淘品牌。
  3.“+智能”:快速反应降成本。消费者对产品时尚化、个性化的需求,生成了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对企业成本控制、反应速度提出严峻挑战,智能制造将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①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发展和风险可控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升级智能化生产系统提供信贷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引导,增加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的财力。加快推进“机器换工”专项行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打造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实现自动排单、自动裁剪、自动计算、自动分拣,提高生产制造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培育个性化定制模式,开展柔性生产,研发“定制智能生产系统”,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真正实现私人定制,以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适应市场快速变化。②销售系统的智能化改造。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利用智能穿戴、智能门店、3D试衣等技术收集客户信息、消费需求及渠道运转情况,快速反馈到货物调配、产品设计仍至生产决策,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4.“+生态”:创新模式谋突围。在新消费时代,模式创新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但盲目和碎片化的细节创新未必能够奏效,要从优先产业生态的战略高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和引导服装龙头企业提升优势、夯实核心竞争力,促进实体企业与电商融合、品牌与科技联结、行业上下游融合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全方位创新企业发展模式。①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消费体验生态。线上与线下谁也替代不了谁,流量红利过去后,线上引流成本直线上升,实体店铺租金下降已成趋势(除了一线城市),因此,线上与线下终究会在成本方面达成平衡。品牌沟通、产品展示也需要二者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消费者的各个生活场景。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线上交流互动、引客聚客、精准营销等优势和线下真实体验、品牌信誉及物流配送等优势,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在线支付等发展模式。②专注微笑曲线两端,提升供应链生态。针对我市产业链过度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高端环节严重不足的现状,鼓励服装企业从“微笑曲线”两端入手,一手抓研发设计,一手抓品牌营销,将仓储、物流等非核心环节外包,高起点垂直整合供应链,实现轻资产运作,提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抢占价值链制高点。加快企业内部管理变革,健全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引导企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及世界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提升企业参与国际资源利用的能力,确保跟得上市场变化步伐,为消费者带来价值。③探索跨界经营,提升企业集团生态。把握泛时尚消费趋势,鼓励品牌企业基于主业向时尚产业延伸,打造泛时尚产业集团。如,七匹狼投资多米音乐,成立华旖时尚基金,围绕“投资实业”战略发展大时尚类和消费文化类产业,构建包含供应链、品牌、渠道、传播、资金的时尚消费生态圈。鼓励企业立足已掌握的核心技术,将其移植运用到新产品、新领域,如母婴产品、泳装领域等。立足我市服装产业规模优势,鼓励发展智能化成衣织造机、验布机、缝纫机、绣花机等成衣生产设备,延伸拓展服装智能装备产业。